专访: WTO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什么

[关闭此文章]


(光明日报记者:王曦影  特邀嘉宾: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董克用)

  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必将发生巨大变化: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已不能适应;只有将简单的体力劳动密集型上升为脑力劳动密集型,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记者:目前大家普遍关心WTO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从宏观角度看,加入WTO以后,中国整个劳动力市场将出现怎样的变化?

  董克用:加入WTO会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模式走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经济呈现全球化特点,整个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无论是资本、人员还是资源、技术的交流都会越来越频繁。这样全球化、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必然对我国劳动力市场起到重大影响:单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已不能适应我们加入WTO以后的形势。那么,如何寻求我们的优势呢?我认为要走一条从体力劳动密集型转化为脑力劳动密集型的道路。

  首先,中国人多,随着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就业形势会越发严峻,所以我们不能丢掉劳动密集。其次,我们又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体力劳动密集上,因为简单的体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太低了,必须从战略上转变为脑力劳动密集型。何谓脑力劳动密集型?举例来说,农村可以从简单的种粮食转变为种植需要技术的蔬菜、鲜花等。目前我们的制造业多为产品的加工,今后则要加强产品的设计、开发等脑力工作。这些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

  记者:那么您认为随着体力劳动密集型向脑力劳动密集型的转化,我国的就业结构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董克用:中国就业结构会有越来越大的变化,即劳动者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分布会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和总量都会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会上升,但总量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总量都会大幅上升。第三产业又可以分为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和为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这些都是我们的弱项,需要进一步提升。在第三产业提升中仍要强调,只有将简单的体力劳动密集型上升为脑力劳动密集型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家政业为例,今后的保姆必须具备儿童心理学、儿童保健等各方面的知识。

  记者:怎样才能逐步完善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呢?

  董克用:中国解决就业问题应四条路并进,一是城市化,有目的地发展一些大型城市,只有产生相应需求,才能产生相应的生活服务和产业。二是工业化,只有不断深化工业发展,经济才能得到真正的长期发展。三是市场化,加入WTO以后,经济运行的规则要和国际接轨,所以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方向要加快,靠市场来配置劳动力(体力还有脑力),而不是靠行政手段配置。这就涉及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的建设、就业培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一系列用人制度的完善。没有改革实现不了市场化,加入WTO必将推动和深化市场化。四是国际化,只有面向市场和国际经济紧密相联,我们才能长期解决就业问题。

  记者:有人预测,加入WTO后会给中国带来1200万个就业机会,请您具体分析一下这些就业机会主要分布在哪些行业。您认为,今后社会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董克用:我国农业人口一定会减少,制造业人数不会下降。许多人面临着职业转换的问题,职业的性质会发生变化,例如初级技术工人人数必然下降,高级技术工人、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必然上升。大批劳动力还需要技术、管理方面的再培训,以期跟上职业转换的需要。此外急需一批人才,如高素质的教育人员,从事新兴技术研究、开发的人员,管理及咨询业人员,卫生、医疗、保健人员。

  总之,今后社会最需要的是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具体说就是具备创新知识、拥有创新能力、能够实现创新价值的人才。

摘自《光明日报》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