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CEO王志东:我们的春天刚刚来临

[关闭此文章]


  互联网起初是一个舶来品,自然而然的就带有了舶来品的色彩,我们起初也是用舶来品的模样在仿造互联网。但一直有这样的问题在考验着我们:中国的互联网到底有没有自己的道路?中国的互联网到底有没有自己的特色?中国的互联网到底能不能独立地生存下去?

  美国的股市寒风不一定吹来中国的网络冬天,其实我们的春天刚刚来临

  之所以说中国互联网的春天来了,是因为中国互联网的某些独特的生存环境因素比美国股市来得重要,我认为这些应该考虑的因素是:网民、网络平台的升级状况、中国的互联网政策、传统企业的改造进程等。正是这些要素构筑了网络企业最现实的生存土壤。网络创业者只把股市的行情当作自己的生存环境指数不异于望梅止渴,我们要在更现实的因素中分析我们到底是在什么样的网络季节里。

  首先,从网民的人数来看中国网络的发展是相当顺利的。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1999年年底中国网民890万,2000年年中会达到1690万,估计现在至少也已经超过2000多万。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中国互联网网民人数保持着大约每6个月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它能在很大的基数上保持高速增长,是相当了不起的,互联网公司的生存空间在迅速地扩展,网络服务的价值在迅速提高,参与其中的网络公司只要切合广大网民的需要,是没有必要害怕来自美国的股市寒流的。

  第二,从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来看,网络公司的生存压力在减小。有消息说,网通已经用高速光纤联通了全国十几个城市。除网通以外,电信、广信、吉通等也有自己的全国性宽带互联计划,并将陆续出台。有人说不久以后,在北京和广州之间可以同时传输1万套DVD播放的数据,如果真是如此,中国网络发展的瓶颈将消除。另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电子支付、配送等环节也有很大发展,比如各大银行都在积极制定电子支付方案。有了多家平台服务的提供者,最后网络竞争的主要优势将不在带宽资源,而在信息服务的增值部分,互联网公司的竞争将更加有序而合理,增值服务的利润空间将急剧增长。

  第三,从政策环境看,我们走的路已经开始受到认可和支持。前两年,网络公司的人普遍认为,政府对互联网的态度是比较模糊的。但是随着政府相关规定的陆续推出,已经明确了网络公司的经营范围和权限,国家的政策不但认可互联网的新闻转载,还认可BBS的存在,政府支持互联网的明确态度解除了我们的顾虑,而且中国的网络公司也已经走出了海外上市的资本之路,这样的政策支持也是明确而适时的,对于创业者来说,我们的机遇最大限度上讲不是简单地来自资本市场和有形的商品市场,我们的机遇来自制度的革新和政策的扶持,所以说政策的明晰是网络春天到来的最重要的信号。而一旦新的公司法推出,中国的创业板推出,可能中国互联网自己的夏天就要到来了。

  第四,从互联网行业本身的成长来看,我们也已经有了更强的势力抵御外力。前些年,网络公司的融资、海归派的归国创业,甚至是公司聘用国际人才都是新闻,都是炒作对象,现在这都成了普遍现象。中国的互联网已经汇聚了一定的创业资金,汇集大量的优秀人才,已经可以称为一个产业了。而且产业的发展相当迅速,就拿新浪来说,它在上个季度的总收入是720万美元,这个数字差不多是1997年到1999年营业额的总和,其它公司的发展较为类似。有良好的市场表现,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严冬的感觉。

  从现在开始,中国互联网界更应该强调“中国特色”

  中国互联网经过两轮的思想变革,已经知道了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是怎么做的,现在,需要找一个好的切入点,找一个好的模式。前面提到中国互联网经过调整,现在已经有了政策的认可,有了资本的介入,有了人才的积聚,有了市场启蒙阶段的完成。如果能够利用这次机会进行反思,深究其本质,认认真真去看中国市场的特殊环境,设计、运营一个真正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产业,则不仅仅是对整个中国社会加速进入信息社会,对产业如何快速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样,对于指导产业的从业人员如何抓住创业机会,也是具有非常意义的。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可贵的机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怎样建设中国特色?为整个中国服务、为经济服务、为用户服务

  中国特色互联网到底如何建设?关键在哪里?我个人的基本认识有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互联网在“中国特色”方面已经没有本质的障碍。包括中文技术等等,在美国能够实施的商业模式在中国也能够实施。这是避免走入误区的第一点认识———美国成功的模式我们可以借鉴。

  其次,从整个市场环境看,互联网产业是全面渗入国家经济之中的,它发展好了,对整个国民经济都有推动作用。这样一个特点,一方面可以用来论证互联网产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可证明它跟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整个国民经济的背景、整个工业是密切联系的,它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体系。它是整个社会经济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和美国不可能做百分之百的克隆,你可以照搬一种模式,你没有办法将大环境搬过来,你的前后左右是孤立的,企业的培养液是不一样的,产业的结构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再深入一点看,一个互联网模式的成功不仅因为其产业内有明确的专业分工,而且跟整个社会的需求,跟整个社会的每个部分、单元的成熟程度,甚至与整个社会的文化都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说在中国企业的环境不一样,去片面地百分之百克隆,注定失败。

  第三,如何建设真正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我觉得基本精神是:一方面,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学习国外互联网产业。不带有色眼镜,也不带先验的假设、排斥或过于爱好,认真切实地去研究。另一方面,要将有关的经验、有关的资源作为参考。根据中国现有的市场环境、市场状况来设计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模式———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答案是不一样的。

  总的一个宗旨:如何利用互联网来为整个中国服务、为经济服务、为用户服务,在产业与社会中创造价值,提高生产率,提高生产效益。这是区别于其它传统模式的本质所在,无需跟随概念,名词本身并不重要,10个BtoC可能有10个不同的做法。真正要看的是企业经营的基本理念,而它不是靠凑数字就可以凑出来的,重要的是要看企业怎么创造价值,怎么获取回报。

  最后,与中国特色相关的话题一定涉及资本市场。首先,我认为资本市场的规律是供应永远大于需求,钱总是多的是。所以不管纳斯达克有怎么样的变化,一个好的企业总会有机会得到投资,得到发展的资金。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已经融资、已经上市的企业,要珍惜手里的资金,不要放过机会,要想方设法利用好手里的资金,能够真正地将你想干的事情干起来,将投资转换为赢利的能力,这样对股东、社会、员工都能够产生效益。这是我对国内互联网界走中国特色道路的一种期望,当然也是对新浪的一种期望。



摘引自《人民网》


[关闭此文章]

 
 
网页制作:浩竹猎头中心网络部 (1999-2001)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