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放言:人力资源待开发()

[关闭此文章]

作者:邱燕翎

  西部地区物力资源优势的开发首先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状况。这就需要我们所开发的内容和领域有新的转变,由过去以开发物力资源为主转向既开发物,又开发人,尤其应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

  重新认识“廉价劳动力”

  “廉价”一词本身就具有相对性,是在与一个参照物的对比中得以体现的。同质价低或同价质优便是“廉价”。西部的劳动力是否算是“廉价劳动力”尚需要商榷。从数量上讲,西部确实有丰富的劳动力,而与丰富劳动力数量相伴随的是从业人员素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偏低的劳动力素质造成偏低的收益,最终是低成本、低收益,这也就无所谓“廉价”了。从国际投资的特点看,外商很看重廉价劳动力,但更看重高素质劳动力,东南亚地区劳动力成本比我国西部高出许多,但它仍是世界许多知名跨国公司愿意投资的地方,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证明低质量的人力不但不是财富,而且可能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瓶颈”。

  因此,开发西部我们必须走出“廉价劳动力”的误区,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将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变成具有决定意义的质量优势。

  西部开发的“木桶效应”

  经济发展首先取决于某种优势的发挥,而一桶水容量的多少则取决于最短的木条。“木桶效应”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关键取决于“瓶颈”的解决,否则优势不优。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未能给西部带来经济起飞的原因是人力资源开发滞后,这正是西部地区发展滞后的关键因素,是它粘住了西部经济起飞的翅膀。

  长期以来我国为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也曾多次开发西部,主要着眼于平衡地分配资源,甚至不惜抽肥补瘦,动员东部地区的资金和人口支援西部;而一味依靠外力扶持甚至移植所发展起来的现代产业,很难在人口素质低的地区扎根并产生扩散效应。相应,人力资源的缺陷将有可能导致外界的努力收效甚微甚至产生许多负效应,如“越扶越懒”、“越输血越贫血”的“贫血效应”,“墙内机器轰鸣,墙外刀耕火种”的“孤岛效应”等。

  西部许多地区尚属不能自立发展的地区,不可避免地要依靠外援,但只靠物力投入带不动西部经济大发展,而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开发人力资源才是根本,是帮助西部走上经济自立发展的关键,也是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必由之路。

  开发的有效途径

  开发西部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环境。通过行政机构改革,精简现行政府机构冗员,一方面可缩减行政开支,另一方面可激活人力资源存量。注重制度创新,吸引外地人才为西部建设服务,改变以往人才流动单行道的状况,创造宽松的流动环境。

  西部不仅要开发自然资源,更要转变西部人的思想观念,一个缺乏经济意识与市场观念的“软”环境,只能是吞噬资源的“无底洞”。因此,必须通过教育、宣传、示范,更重要的是靠市场机制的完善来促进西部人新旧观念的转变,调整人们的心态,创造出适应社会变革和市场经济的新文化、新观念。

  要保证对教育的投入,保证所有的儿童或青少年获得相应的教育。国家应强化少数民族人口教育投资,实行免费和部分免费的特殊政策。加快普及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当地实用技术人才,放开高等教育市场,打破国有部门垄断高等教育市场的局面,发展多元化教育投资主体的办学模式,专业设置面向市场、面向需求、面向社会,努力提高西部民众的综合素质。

摘引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关闭此文章]

 
 
网页制作:浩竹猎头中心网络部 (1999-2001)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