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能人更要管理

[关闭此文章]

作者:刘光起

  能人不是万能的

  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一般认为它有一批精明强干的企业人,或者说是能人。当然,在一定的程度上,企业的能人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曾有一段时期,能人的价格越炒越高,企业经理年薪100万元的情形并不鲜见。可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今天,能人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什么叫能人呢?在一般情况下是指智商比较高、知识比较丰富、有特别技能、有魄力、能大刀阔斧拓展局面的人。

  能人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概念,由于企业的情况各有不同,能人也应该是分类型、分专业的,冶金专家就不是财务专家,能搞五星级饭店的人,不一定能搞好街头餐馆。企业需要合适的能人来管理,用他的才华、智慧、知识、技能和努力,真正为企业带来发达和繁荣。

  能人不能代替管理

  能人只是在某一方面很能干,因此能人必须在科学管理模式下才能发挥作用。1996年,留洋归国的某年轻专家,受国家投资银行委托,就任中国某集团公司总经理,年薪150万人民币。就任后,曾一度成就卓著,但后来他还是离去了。因为他没能建立起一套好的管理模式。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渺小的,人治是不能长久的,只有制度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的一些企业依靠能人而不是科学的管理机制,越来越处于竞争劣势。可是,能人不能代替管理,企业最终需要的是科学的管理模式。

  通过别人完成任务

  在现实的企业运作中,一些企业经理常没日没夜地工作,不管大事小事,都要亲自抓,可是忙活了半天,企业员工没有一个说他好,盼着他早日下台。

  其实,这些经理们并没有真正掌握管理的艺术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那么,如何做到通过别人完成任务呢?

  我总结的《A管理模式》中,工作是由下属去做的。通过各级管理人员给直接下级制定岗位描述和述职的方法,把企业运作中的工作分配给各级员工,做到所有工作都有人干,没有人无事可做。

  通过岗位描述和述职,企业每位员工的工作都很明确:谁的事儿谁干,谁的责任谁负,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相互协作和相互补台。

  同时,《A管理模式》中有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上级对下级,可以越级检查,不能越级指挥”。这条原则对老板好像是个约束,但从长远来看,它是将老板从“忙”中解脱出来的好办法。

  如果管理人员经常越级指挥,造成的结果是对下级能力的否定,而下级也越干越觉得没劲儿,索性撒手不管了,如此下去,造成恶性循环。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总是把自己手里的工作分配给下级去做,自己只保留最后否决权。

  作为经理把工作分配下去了,并不会失控,《A管理模式》中还有“4小时复命制”,它能使经理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分配下去的工作的完成情况,并能及时做出处理。经理的任务是检查、督促,而不是事必躬亲。

  企业:追求管理模式化

  经验表明,管理模式化是今后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当前,股份制企业有三个呼唤。第一,呼唤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第二,呼唤职业企业家队伍;第三,呼唤社会的监督、保障和服务。也就是企业不能办社会,必须有会计师事务所查账,必须有法庭替它裁决经济纠纷,管理和设计公司帮它设计科学的管理模式,对它进行专家指导。

  模式化管理就是将企业经营者日常的经验理论化、系统化。经营者在日常经验中的经验,是支离破碎的,随机性的,没有形成制度。经理走了,经验就不存在了,这对企业是个损失。在现代企业中,每个企业都有一个提高管理和经营水平的问题,但不能靠能人来承担风险,而应靠管理模式去延续。对于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要虚心学习,但不能照搬,照搬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不少外国管理经验不适合中国的企业。   

  任何企业的成功和发展必须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模式,并迅速地培养出一批职业经理队伍,在这一管理模式下,内部管理系统才能有机融合,企业才能发展。

摘引自《北京人才市场报电子版》


[关闭此文章]

 
 
网页制作:浩竹猎头中心网络部 (1999-2001)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