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更新快 挑战你我他

[关闭此文章]


作者:刘畅

  新职业的触角不断延伸的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手,那就是正蓬勃发展的新经济,特别是网络经济。“网络安全”的新职业就是在网络经济大潮的催生下诞生的。

   26岁的顾玮大学毕业3年,目前是公安部计算机信息安全检验中心的网络安全检测员。提起自己从事的这个新职业,他出乎意料地一脸“忧患”:“安全是相对的,黑客的水平不断提高,现有的监测水平也亟需提高,我经常光顾的是著名的黑客网站,目的是向他们学习。说句实在话,我算是网络安全行业中从业时间较长的了,身上的紧迫感和压力很大。”

  近几年,中国公安机关悄悄地诞生一个与网络犯罪作斗争的群体,他们防范和跟踪电脑恐怖活动,寻找闯入和破坏计算机者,并监控网上的一些违法行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网络警察”。

  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傅道彬说,年轻人适应新经济发展选择新职业,必然要相应地改变、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像立足于网站整体创意的“网络策划师”、随时指点网络动态的“网站分析师”、包打天下的“网络管家”等,都充满了风险和机遇。

   24岁的胡敏是一位来自安徽的姑娘,记者前一段时间采访时,她还是网易公司的市场专员,但仅仅几周后,记者再次联络网易公司时就被告知:“她已经走了。”不知为什么,胡敏对于这一职业的感受一直响起在记者耳畔:“在IT业,3个星期不跳槽,就可能成为元老了。”无独有偶,在对新职业的采访过程中,记者见到了许多快速转换职业的年轻的面容。

  频频的跳槽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一位专家感叹说,新职业的发展直接冲击着我们的求职观,年轻人要面对的挑战和风险意识越来越多。半年前从西门子公司跳槽的杨女士说,这段时间,她已经换了两个工作,并且是完全不同的职业。当告别一个职业时,也会留恋,也会失落,但绝对不会沮丧,而看到的总是新职业的美好前景,并努力为这种前景而奋力前行。

  对此,一位青年不解地问记者:“一个美国人一生要换多少个职业?我们是否已经告别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的时代?”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对新职业的重视与关注也不仅仅限于中国。最近一期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文章,大胆预测了21世纪十大热门职业和十个走向没落的职业。“转基因”、“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职业榜上有名,而对于中国人还十分陌生的“首席执行官”等职业则已经被预言走向没落。

  对于新职业的设想,美国人可谓充满了浪漫色彩:21世纪的药物学家首先得当农民,得通过种植转基因农作物,饲养转基因牲畜,生产携带疫苗的西红柿和含有药物的牛奶。随着新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工程师会把人生中的点点滴滴全部数字化,使数十年漫长的岁月凝聚在小小的光盘中。而因特网会令股票经纪人、邮递员、保险和房地产代理等中介服务人员失业,远程教育淘汰了大部分教师。印刷厂随着数字报纸的流行成为明日黄花,速记员则在声音辨识软件的竞争中消失。

  同样,1999年5月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专家介绍,服务业中的计算机、金融、证券都是新增加的,甚至跟过去相比,秘书、保安也是增加的。有些旧职业随着时代发展,内涵变了,过去的人事处长与现在的人力资源总监职能显然不会一样,理发师与美发师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经济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职业的更新速度加快,今天的新职业,谁敢保证明天不会消失,走向没落?

  有关专家提醒青年人,更新知识结构,更新求职观念,是面对新职业诱惑的成熟做法。比如,在求职时,就要注意选择那些技术含量高并且具有创新潜力的行业,否则,即便是社会需要,也可能在创新的大潮中面临淘汰危险。

  一些年轻的新职业工作者呼吁,求职观念的更新需要社会机制的支持,要对新职业给予呵护,并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只有有了新职业的良好发展态势,才有可能实现一日千里的新旧更替,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引自《中青在线》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