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金领阶层

[关闭此文章]



  年轻、受过高等教育、抢手、这些“金领” 族挣的工资和奖金却让那帮“二次大战”后出生的人大为吃惊。一帮乳臭未干的小子?也许是吧。但撕毁旧的雇佣合同是不是他们。

  我们认识的每个人都认识成功人士,或者认识某个认识成功人士的人,他们是一些年纪不到35岁就已挣1000万的人。正是某个看上去和你我一样普普通通的伙计,一个一起打球,一起上学的伙计把他的一堆新东西卖给了一个实业资本家,或美国信息网,或华尔街,或是保尔·艾伦,结果获得成吨的钞票,这是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当中最常见的话题。倒不是每个人都想赚1000万,而是这种故事里面含有一个令人振备的信息;如果这个和我一起打球的伙计没有付出很大努力,花20年功夫爬到公司管理阶层,我为什么非得要这样呢?在数月前我参加的一次晚宴上,一个名叫乔纳森·福尔曼的32岁的伙计的一番话颇能代表这种时兴的态度。他本人就曾辞去了一份薪水颇为丰厚的律师职位。他说:你在一所名牌大学上4年,在律师学校上了3年,而有人告诉你得拼命干8年才能成为合伙人,才能一年挣20万。拜拜了吧!”

  没有耐心和自信是今天受过教育的年轻一代美国就业者的共同特色。现在是雇主不得不处处迁就雇员的时候。“过去的人为了得到一份工作什么都干,”乔恩·邦德回忆道。“几年前,有人来求职时,随身带的手纸上到处写满了字,说‘我从头干 ’。 一个求职的送来条模特儿的塑料腿,上面附着一张纸条写道:‘现在我的腿已经踏进了你们的门,请看看我的简历吧。’”邦德说这番话时,不无怀旧之意。“今天每个求职的人认为该他一份工作。上周,一个我们没有雇佣的女士寄给我一张纸条,让我们知道她已经找到了工作,条子上面写着:‘你输了’。”

  在过去这种态度简直无法想象,对求职的人来说,这无异于自取灭亡。但是由于美国失业率只有4.7%,是近25年来的最低水平,所以公司不再是说了算的一方。现在是雇员控制局面,特别是美国的人口老化,使年轻的雇员尤其牛气。

  今天,美国超过2/3的成年人在就业,这是历史上的最高比例,但仍然没有足够的合格人才让雇主满意。经济学家肯·戈尔茨坦宣称:“在这个国家一些地方,只要能喘气能走路的人都有工作,在某些情形下,他们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领族”失业率可参为零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里,并不是人人平等。非裔美国人的失业率达9.3%。1997年,约有43万人被裁。真正有实力的人是那些年轻的有知识的人,即所谓的“金领阶层”,他们受过教育,聪明,有创造性,懂计算机,那种本领随人走而且对别人要求严格的人,就像乔纳森·福尔那样的人,似乎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雇佣这种人。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只有1.9%,如果有可能的话,“金领阶层”的失业率可能为零。在圣地亚哥,现在有大约3000多个工程师的空缺,有2000个技术专业人员的空缺,“只要有人感兴趣。告诉他们给我打电话。”一家名为圣地亚哥地区经济发展公司的总经理朱利·迈耶·赖特逢人就说这么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1998年需要雇4700名大学毕业生,是去年的两倍,“我们没有把握是否能办到。”特蕾西·斯特利坦言。她是洛克希德和斯坦福大学1/10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收到自己麾下,可是仍然供不应求,以至合伙人伦尼·门东萨叹道:“我们达到了无才可挖的地步。”

  在一些领域,劳工减员幅度过大造成新来的年轻人拿钱比公司的老雇员还要多,这种不正常的情形令人忧虑。根据一项工业调查表明,在1996年,全球动画制作行出现约4.7万个就业机会,但是艺术学校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却只有1.4万人,只需一点儿经验,这些人一年就可挣10万美元。这些年轻的动画专业的学生会得到PIXAR(生产“玩具故事”的公司)的邀请,甚至还会收到公司总裁史蒂夫·乔布斯亲自打来的电话。

  现在,1万到2万美元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常见的起始工资,而最好的学生知道如何获得更多的收入。尼尔·胡恩今年25岁,是哈佛工商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分别被两家咨询公司录用,自然薪水都很丰厚,但尼尔期望的绝不是每两个月一张工资支票而已。其中一家公司提出要么全部报销他的学费,要么给他4万数额的公司的股份,他预计这些股份远期收益远远高出他在哈佛的学费。

  

“人 才 探 子”

  美国目前经济发展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以至于28岁以下的年轻人自就业以来还从未经历过经济滑坡。他们是“牛市”儿,个个大胆放肆,自以为是,对可能出的衰退没有任何思相准备。今年的毕业生得到了体育明重一样的待遇,他们受到几十个招工单位的争聘,那些单位争先恐后,都为抢到最好的学生而展开竞争。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过去都是在每年1月份才面试,大约一个月才决定录用与否。现在这个公司提出一年就开始面试,24小时内就做出决定,被录用者到次年6月才上班。杰里·巴特是AT&T公司的招聘部副经理,负责为公司在得州招聘人才。他主动为得州几所大学包括奥斯汀的得州大学担任客座教师。他得到的回报是什么呢?“是所有学生的名字和电子函件地址。”他毫不难为情地说:“招聘人才就跟发现运动员一样难,你得越来越早地盯住目标,从二年级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制订一个目标名单。”巴特还有其它招聘秘诀,他当然不会与人分享:“有一些做法不能讲,因为我不能让竞争对手知道。竞争太厉害了。

  有一些公司甚至等不到学生毕生。DIGIPEN计算机绘画学校是加拿大温哥华一家专门培养电子游戏开发人员的学校。该校的好学生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就被一些公司的人才探子拉走。该校长克劳德· 科马尔愤怒地说道:“圣诞节过后最为严重,因为圣诞过后是下一年项目开始启动的时候。那些探子们纷纷开始行动起来,就像蜜蜂采花蜜一样……一些公司甚至把我拉到一边问:‘得到这些学生得要多少钱。’”

  在1996年度密歇根大学足球季节,各家公司纷纷花500到2000美元不等用来资助工商管理专业学校的活动。1997年每个公司的最低花费则达2500美元。在一场与俄亥俄州队的比赛期间,SPRINT公司花了5000多美元来赞助450个学生举办活动。该公司在足球场地旁搭起一顶巨大的帐篷。用3个瓦斯加热器使帐篷里面温暖舒适,厨师专门准备了水果饼和洛林糕,学生服务生在一旁配制合欢酒。与此同时,SPRINT公司的代表还散发了600份电话卡,每张卡可打一刻钟的长途电话,同时分发的还包括打印有该公司标识的简易遮阳帽。

  

<口头禅:“工作只是一项个人爱好”

  当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大大超过供应时,让人咂舌的薪水、奖金和合欢酒还仅仅是开始,自然而然,“金领”人希望工资高,伙食好,但他们同时也认为他们该有一份有意思的工作,一份很酷的工作,一份能体现自我。老一辈的人通过工作来逃避一切,所以他们工作太过努力,以至于工作成为了他们的生命。现代人正好反其道而行之。听听理查德·巴顿怎么说。他今年30岁,是“微软公司”下属一个专门通过网络办理旅游手续的网站负责人,他说:“工作不再是工作,而是一项个人爱好,只不过有人付你工资而已。

  这就是今天那些颇为抢手的年轻人的口头禅。那些有远见的公司纷纷投其所好。巴塔哥尼亚公司的网站是例子之一。一张图片上,一群雇员站在一幅“工作在巴塔哥尼亚”的标语下边,他们身穿短裤,脚上是拖鞋,四周摆放着数十条滑水板。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工作场所,倒像是个训练场。再敲几下鼠标,你就可以看到另一幅图片,上面一个年轻人(应该是雇员)在工作。他慢悠悠地在键盘上敲着,光脚丫搭在桌子上。在网景公司的网站,我们被告知:“光靠文字还不足以描述我们公司的工作精神,所以要通过图片来显示……”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些雇员们的快照,他们在随着“第二届爵士乐”的音乐而起舞,在全体职员参加的晚会上一起举着啤酒杯。

  就像父母宠孩子,那些时髦老板(也是颇受欢迎的)让职员做他们爱做的任何事情。在位于加州的一家“金雷软件公司”,公司的冰箱里装满了新上市的饮料和名牌啤酒。公司职员的脚上穿着袜子或光着脚在厅里转悠。该公司的一个职员夸张地说道:“它就像我在大学里住过的漂亮的房子。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种种怪脾气,但彼此相处得非常好。”VANTAGE ONE通讯集团里一家位于克里夫兰的营销公司,雇员们在休息时间可以到康乐室打球。去年该公司的员工还为两张“世界杯赛”的门票展开竞争。获胜者是一个图画设计师,他技压群雄,用最快的速度吃掉了一听产地不名的猪肉罐头。

  

带 宠 物 上 班

  经济繁荣和失业率低并不是“金领阶层”优越地位的全部基础。但人口统计数据对他们有利。3年前,美国战后“婴儿高峰”期出生的7800万人开始步入天命之年。他们后边就是“X代”人,即1965年至1977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人,大约有4500万。他们是新的就业力量,和上一代相比,他们的数量较小。各家公司正试图调整自己的策略来适应这代人。“X代”人对有没有方便的托儿所也不放在心上, 反正他们多数也没有孩子。他们梦想的是另一种生活。如果能带孩子到工作单位受上一代人的欢迎,那么对于二十几岁的人来说,带宠物到工作单位更受欢迎。

  旧金同KINETIX公司专门从事三维动画软件的研制,职员如果愿意可以把宠物带到公司来。于是,29岁的软件工程师罗伯特·齐希把他的鹦鹉带到了单位。这只鹦鹉整天在他办公室里四处活动,从键盘上跳起来,飞过电脑监视器,有时候在齐希的头顶停留一会儿。齐希说:“她是个讨人喜欢的调剂物。”但也有美中不足的时候,“我一打电话她就嫉妒,开始大叫,咬东西,把我桌上的物品全部弄得乱七八糟。不幸的是你不能教她在角落里大小便,她不是狗。她的厕所就是桌子,每次她拉完,我就得打扫一遍。

  如果最受欢迎的职员中的的多数人都是20多岁,那么青春期特有的传奇的渴望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后,并进入到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实在不足为奇。不过,有些公司抵制这种潮流,担心一旦此风一开,就再也无法改变。但是在劳务市场吃紧的今天,如果你的竞争对手让雇员在办公室养鸟,你可能别无选择,只好随大溜。“金领”人的消息真灵通,他们听说了齐希和他的同事带宠物上班的故事,他们还听说一些职员内装豆子的小布袋和滑板等来装饰办公室 ,知道有些人开始自己定上班时间等。他们开始动心:嘿,我也想这么干!“于是,每家公司都有一些鼓动者,提出一些几年前连想都不想的要求。

  琳达·潘塔莱奥诺能证实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她在俄亥俄一家汽车保险公司负责招聘。1997年,该公司增加了38%的员工,总数达1.36万人。从现在起的两年内,公司准备将员工数量增加到2万人。在劳动力市场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如果告诉应聘的人你应该感激我给了你这个机会,那你别想招到那么多人。现在不是1930年了。相反,你要做出让步。原先是星期五的班可以随便点儿。现在每天随便。工作曾经是固定的,现在也不固定了。雇员可以自行安排。有人星期五在家上班。其它有两天下午3点一到就下班。有人则从另一个州通讯联系。琳达说:“两年前,那些要求是绝对得不到同意的。情况 确实变了,权力转移了。现在每天都得和员工谈判。最糟的恶梦是经理有事时找不到任何可以代替的人。他们没有意识到情况已经变了。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他们是先是惊恐沮丧,然后转过弯来说:‘你一家没有找对人,外面一定有更好的人。’”

  

“要多少钱才能留住你?”

  外面也许有更好的人,但也许没有。不管哪种情况,现在要找到更好的人太难,你能够做的事情就是保住现有的人。 肯·斯拉温36岁,为圣安东尼奥的一家名叫ATKINSAGENCY的广告公司工作。1997年10月,他得到另一家公司的聘用。薪水比现在高40%。他的老板闻迅立刻给他加薪50%,并问他:“要多少才能留住你?”斯拉温是兼职歌手,每周3次在圣安东尼奥的一家老牌子的饭店唱歌。他还在婚礼、公司聚会、以及每年夏天为圣安东尼奥的“艾滋病基金会”举行的募捐音乐会上演出。所以他的老板鼓励他把工作与演出两者结合起来。现在虽然他一周在公司要上40小时的班。但来去自由,不受限制。假如他必须在下午3 点离开去赶6点钟的演出,绝对没有问题。斯拉温说:“我几乎是自己说了算。这样最理想。”

  这就是留住他们的代价。年轻的金领族对存钱养老的观念不屑一顾,他们自己只想挣钱,快速变动,找乐,发现自我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就在乎现在。我的朋友保尔就持这种观点。12月的一天,我在纽约一条繁忙的大街角碰上他。他才29岁,声称刚刚辞去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工作,出来自己干。问他为什么,他把爱立信大哥大从耳旁移开,对我说:“这得从看表说起。每回我抬头看办公室的表,都是2点钟,我多么希望是5点钟啊。然后我说‘生命太短暂了,不能再这么忍受下去了。’于是我就出来了。我是那种坚信做你想做的事的人。”

  忠诚、感激、坚忍已经不复存在。那么罪魁祸手是谁?也许是美国。毕竟是那些大公司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首先放弃了传统的用工合同制。对公司的全部忠诚换取终生就业如一块金表的模式失去了意义。于是这些公司抛弃了它,成千成万的工人因此而失业。现在的员工总是非常自信,宁愿自己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当初在没有太多职位的情形下新的就业方式运作尚好,但现在工作机会太多,就成了灾难。每两年换一个工作不再受到人们的非议。相反会得到鼓励。为了得到大幅度加薪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办法呢?

  去年夏天,迪尔伯物设计的卡通漫画获得了可观的订单后,他向老板提出加薪10%的要求,被老板拒绝。于是迪尔伯特声称得到另一家公司的录用,工资增加15%。立刻,他的老板给他加薪20%。迪尔伯特对老板说:“我还以为没有加薪的余地呢!” 老板回答说;这是个秘密。我们的政策是给那些花时间去别人的公司面试的人加薪。

  科里·托马斯是范得比尔特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只有21岁,但对于谋职之道颇有见解。他说:“我母亲老说我找工作只顾自己,不过我是这么看的,当我想进一个适合我的公司时,我确信如果表现不佳,肯定会解雇了。我爸为SEARS公司干了19年的保安后被解雇了。我得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以防不测,我得自己照顾自己。”

  看来老资历不顶用了,忠诚也消失了。新一代青年人懂得忠诚不过是用来哄那些容易上当受骗的人。而公司会随时把他们一脚踢开。在1997年11月,科里·托马斯就已经收到3家公司的录用通知:DELOITIE&TOUCHE公司聘他做咨询工作,年薪4.5万美元,如果10天内接受聘用,另加5000美元的奖金。另一家是AT&T公司,让他参与领导层的项目开发工作,年薪5万。第三家公司是IBM,年薪4.5万美元以及2000美元的签约奖。作为电器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的优等毕业生。科里·托马斯知道自己很俏。他曾连续3个夏天在AT&T打工,所以对它有了感情,但是他知道关键要看如何为自己定位。他说:“长期以来,我一直想进入管理决策阶层,因我对复杂的情况感兴趣,所以我在留意一个能让我获得管理经验的职位。”那么6月份他会到哪儿工作呢?是第一家公司。他这样解释:“这个公司钱少些,但加薪的机会却更大,每年在10%至20%之间,如果我干得好的话。”他对拒绝AT&T公司是否感到不安?他说:“对此我感到内疚,因为他们答应给我其他人所没有的待遇。但是归根结底是我相信他们在我和另外一个更好的人之间选择的话,他们肯定会选择另外一个。”如果忠诚得不到回报的话,忠诚还有什么意义呢?就是AT&T公司,在两年前宣布裁员4万人。

  

“遥 控 权”

  抱怨新的一代是没有意义的。他们眼里的世界不会是短时间内改变,除非经济衰退到来,他们面临失业。所以,为了跟上形势,公司需要调整自己的目光。大卫·弗里德曼是MCKINSEY的合伙人。他刚刚完成一项有关美国劳动力变化的研究。他说许多公司和劳动力市场打交道的方法已纪过时了。好的公司已学会做出反应。可是对于就业人员的变化,他们的反应是惊讶,当传统的方法不灵时,他们就大惊小怪。弗里德曼说:“已经形成定规的是:新生代认为自己有权选择工作单位,而用人者则认为自己更有权选择员工,有权获得像他们父辈那样工作的员工。”

  为了帮助他们的经理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劳动力市场,一些公司开始找30岁的布鲁斯·图尔根。他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创建了一家名为造雨有限公司的咨询机构。在公司研讨会上,图尔根散发了看书的著作《经理与“X代”人打交道的袖珍指南》。下面是图尔根有关“增强意识”调查问卷中的一些选择题。“许多X代人在孩提时代或因父母外出工作,或因父母不住在一起,或因父母的放纵,有许多时间是独自支配的。因此,什么是X代人最常见的人格类型?A)虚无思想和不能集中精力:B)独立和依靠自己:C)神经质和依赖性强。”

  图尔根的客户包括好几家大公司。他说:“他们反映的情况都不一样,如‘X代’人太难管理了,他们说走就走,对公司不忠诚,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不愿全心全意付出。傲慢,要求报酬现付,要求马上得到反馈等。大多数情况下,经理们抱怨这帮人不按规则行事。我问‘为什么他们非得按规则行事?规则是死的嘛。’青年人不会为旧体制的崩溃而难过,从旧的就业方式中我们什么也得不到。”

  那么这帮人想要什么?图尔根回答:“很简单,他要的是遥控。

  带着这个回答我们再回头看看那些参加体育活动,吃猪肉罐头,光着脚在大厅里转悠。打扫桌子上的鸟粪的公司职员们,为什么雇主们会忍受这些怪僻的事?因为鸟粪并无大害,因为看员工用鼻子喝啤酒是解决劳动力危机的一个简易方法。如果这就是给有才华的人遥控权的代价的话,就随它去好了。而最佳的办法似乎就是任其干最想干的事,让他们感到他们在操纵一切。甚至普普通通的老公司也争相模仿这个办法。戴比· 赫德是一个公司负责大学关系的经理,他解释说:“我们发现X代人一周可以工作90个小时,只要让他们随便。所以我们决定有必要让他们认为他们是企业家。”

  把遥控权交出去或者看起来交出去其实非常简单,有些公司对此深有体会。例如在奥斯汀三一发展集团公司,那些最有可以被猎走的职员往往被安排在角落里办公。利曼德在私营的“三一”公司的股份可能值5亿美元。他没有必要呆在一个角落使自己成为注意的焦点。相反,29岁的保尔·罗杰斯是三一公司软件开发明星之一,办公室却富丽堂皇,能看到让人赞叹的远山风景靠一面墙摆放一个养鱼池,内有各奇异的鱼在雪白的珊瑚石旁游弋。还有一架雅马哈键盘,供他休息时玩。利曼德一派理所当然的口气解释说:“一切为了让高级人才高兴。”

  

一切为了让高级人才高兴

  让高级人才高兴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但在这样的经济环境里,却是值得的。今年32岁的沃尔特·努特是位于盐湖城一家公司的生产部经理,该公司制造三维动画、电影、电子游戏和汽车所需要的东西。他把自己手下的模型设计人员和数字处理人员比做体育明星。同手们一旦怀疑自己得到的比应得少,马上就不高兴。约18个月前,他的手下声称他们的数据试验室需要一台冰箱,不是普通的冰箱,而是那种种可制冷水和制冰块的那种。努特回忆:“他们好像是说‘如果我们得不到一台冰箱,我们就辞积。我们累坏了。我们了不起。’ 就像要暴动似的。简直像一群无路可走的驽马!”

  买台冰箱容易,即使是刚开张的公司也能置办得起。但买雇员呢?努特几乎每天在办公室后面的公园里散步,不断向这个或那个人保证他或她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且他或她会得到加薪。当一个雇员被其它公司用更高的报酬挖走后,公司里的其他职员就要求加薪。“每隔半年我们就不得不加一次薪,增加30%至40%。这样一来半年时间一到,员工就翘首以盼。之所以这么折腾就是为了让他们高兴。”

  后来努特采取了一个大胆措施。现在他的部门无人拿工资。人还是公司的雇员,也分红,但是拿钱的方式是合同式的。即公司从顾客支付的全部货款中拿出26%让参与每个项目的员工来分。几乎一夜之间,员工工资上涨60%到70%,而生产率也几乎翻了一番。原先员工定时上下班,现在他们自己决定时间。有的员工甚至连续干24到36个钟头。有些人干脆只在晚上干等等。努特说:“现在好极了,员工态度完全变了,我从来没听到抱怨。”

  假如有那么一天市场疲软,这帮“牛市”儿失业了怎么办?谁知道。靠教化是没有意义的。这些属于威廉·H·怀特在1956年称 “ 组织中人”的那代人的孙子辈,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怀特其人,对组织也丝毫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法兰绒西装,和老一辈“ 组织中人”比起来,这些知道公司都是一时的。新一代“组织中人”的现代“金领阶层”都是机会主义者,自私和被宠坏的人。

  你有上述难题呢?

〖美〗尼娜·芒克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