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打工》杂志

[关闭此文章]


  日本有数千种杂志,但许多人都知道有一本叫《Arbeit》的杂志。不知道这本杂志的日本人很少。

  《Arbeit》源于德语,应该被译为“临时工”杂志。“临时工”和“打工”在词意上有对稳定的长期工作,所以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都管它叫《打工》杂志。

  日本有一条法律,就是高中以上学历的学生可以打工,所以日本人多有打工的经历,这其中包括有钱人的子女。

  中国有“贫困大学生”,日本也有“贫困学生”。中国留学生中98%的人被划入贫困行列,因为许多人自迈出国门日起已是囊中羞涩,但也有人例外,比方那个王宝森的儿子,他还没去神户大学呢,就先存银行十万元美金。但囊中“羞涩”或“不羞涩”,在日本一般不构成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打工》杂志是用劳动来解决贫困的桥梁。

  日本的《打工》杂志发行工作做得好,任何商店都有,也很便宜,可以说比一张报纸还便宜,每周一期,过一天就白给。《打工》杂志还很专业,遵纪守法。这本杂志没新闻、没评论、没广告、没社论,翻开第一篇就是目录。你要找什么工作就先找工作分类的目录,什么男的,女的,医务的,工地的,路近的,报社的,路远的,路近的,工资多少钱,给不给交通费,一应俱全。只要社会生活中有什么需求就刊登什么。在杂志上用人单位有大企业,也有小企业,工作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由于日本人是个人与国家发生直接的关系(工资、税收、养老、医疗),所以人们并不太关心“单位”。这一点不像中国人,比方张三在教育部工作,您会联想出他有住房,而李四在京棉二厂,您会联想到她可能下岗。不同的社会机制度使《打工》杂志成了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转摘自《博思人才话题》


[关闭此文章]